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 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 《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 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 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D 【解析】从材料看出,《起居注》的历史变迁反映出皇权越来越强大,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A、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表明清朝

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查看答案

“后来皇帝便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与内阁,内阁慢慢地重起来。不过阁权虽重,而他们的官阶还是低,仍只五品……所以明代内阁大学士,就官制论,绝对不能和汉唐宋时代的宰相地位相比论。”这表明明代内阁

A. 因皇帝素质低下而产生

B. 地位与前代的宰相相当

C. 具有权重职轻的特点

D. 标志着皇权强化至顶峰

 

查看答案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

A. 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 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

C. 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科举制与贵族政治不相容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