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在十余天的访问中,蒋介石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由于英印双方立场严重对立,蒋介石此行未能取得成果。1942年8月,国大党号召民众展开不服从运动。印英当局随即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领袖。蒋介石急电罗斯福,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同时,蒋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对冲突加剧表示关切,希望能和平解决。丘吉尔反对盟国介入印度问题。……开罗会议时,中方在提案中曾主张“中、美、英、苏联合发表宣言,保证印度于战后立即获得自治领地位,并于战后若干年内获得独立,其时期于战后会商决定”。但开罗会议未能接受中方的主张。反对殖民主义并非仅仅针对英国。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围绕英印事务所采取的策略。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介入英印事务产生的历史影响。

 

(1)建议英印双方妥协;呼吁美国干预;借助国际会议推动。 (2)加强了中印对日作战方面的联系与合作,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团结;反对殖民主义,对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大国作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依据材料“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其时期于战后会商决定”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中“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中印之间合作、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团结以及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初年,沿用旧的法律,律、令、格、敕很多,积至一百五六十卷,律、令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格、敕条目繁多,容易发生疑误。各级官吏更是利用这一点滥用律令陷害人民以谋取私利。于是后周皇帝命御史和杂事张堤等对五代相沿之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再由兵部尚书张昭等编订成《大周刑统》21卷。周世宗下诏颁行天下,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照法律行事,限制刑讯逼供等不法行为,规定各级官吏必须按时审理刑狱,不得故意拖延稽留等,有力地加强了法制建设。周世宗所制定的《大周刑统》结束。了五代以来天下无法的时代,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的法律《宋刑统》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

——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周世宗制定《大周刑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周刑统》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大事年表简要反映了1791-1928年妇女解放的历程:

 

时间

事件

1791年

法国女权主义者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1792年

《女权辩》完成,被认为是英国女性运动的第一个宣言

1829年

在印度,妻子殉夫被禁止了

1848年

第一届女权会议召开

1857-1872年

《已婚女性财产法》允许英国女性在婚姻中拥有她们自己的财产

1866年

“美国平等权协会”成立

1868年

在英国曼彻斯特,女性选举权运动第一次公开会议举行

1869年

在英国,女性纳税人能参与地方政府选举

1890年

在中国,开始废除裹脚

1913年

“国际妇女和平大会”在荷兰举行

1914-1918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承担了在家庭以外工作的责任

1918年

英国年满30岁的家庭主妇获得了选举权

1919年

康斯坦斯·德马尔凯维奇是英国第一位被选入议会的女性

1920年

《第19条完法修正案》给予美国妇女选举权

1928年

英国年满21岁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选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世界史》,第577页

从表中提取世界各地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前后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 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

D. 大力发展第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时间

1947年

1946年

美国顺差

77.79亿美元

59.22亿美元

 

 

A. 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关

B. 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C. 说明欧洲经济正迅速恢复

D. 促使西欧各国加快联合步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