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1)特点:家国同构;乡村自治;强化父权,皇权专制;重视伦理教化;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治国方案的努力。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可以得出家国同构;乡村自治的特点;从“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得出强化父权、皇权专制的特点;从“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可以得出重视伦理教化的特点。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及与农村关系密切的宗法观念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 (2)从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甲午战后“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可以得出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从材料中的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主张,可以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 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

D. 大力发展第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时间

1947年

1946年

美国顺差

77.79亿美元

59.22亿美元

 

 

A. 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关

B. 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C. 说明欧洲经济正迅速恢复

D. 促使西欧各国加快联合步伐

 

查看答案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 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

B. 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

C. 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

D. 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

 

查看答案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调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主要影响是

A. 拓宽了下层民众参加政治的通道

B. 以新的不平等代替封建等级制

C. 废除了封建贵族专制的等级制度

D.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查看答案

布克哈特说:“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但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此时已经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严重的道德危机中间,就是最好的人也逃脱不掉。”这说明了当时

A.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衰落

B. 全盘接收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弊端

C. 人文思想使个人主义过渡泛滥

D. 对基督教义的信仰出现了空前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