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出 时期 15世...

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折射出

时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前半期18世纪

17世纪后半期

18世纪前半期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单位:公石)

75.11

46.44

31.07

31.78

27.37

15.92

12.32

 

 

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

C.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不断下降,这是由于西方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D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粮食价格在不断上升,故A项错误;在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除了17世纪中期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政局不稳,其他时间政治局是相对稳定,故B项错误;“海禁”政策之下,中西方贸易仍在进行,且中国商品受西欧国家欢迎,白银大量流入,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临时约法》

A. 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 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C. 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D. 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查看答案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可见戏剧

A. 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B. 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C. 可以反映农民心声

D. 与学校教育形式相同

 

查看答案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 商办企业受到传统势力阻碍

B. 政府努力规范推动商办企业发展

C. 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

D. 清政府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

 

查看答案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 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

C. 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

D.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查看答案

《管子·任法》:“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要约束民众的行为

B. 其中蕴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C. 法实质上是君主进行统治的有力工具

D.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保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