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临时约法》

A. 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 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C. 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D. 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 【解析】《临时约法》中追求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立法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制约,说明《临时约法》中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C正确。A项与题干“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矛盾,总统掌握实权,排除B。题干强调《临时约法》中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没有涉及賦予议会过大权力,排除D。题干强调《临时约法》中关于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袁世凯抛弃《临时约法》,复辟君主专制,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可见戏剧

A. 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B. 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C. 可以反映农民心声

D. 与学校教育形式相同

 

查看答案

清光绪七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 商办企业受到传统势力阻碍

B. 政府努力规范推动商办企业发展

C. 商办企业有伤社会风化

D. 清政府强化其经济管理职能

 

查看答案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 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

C. 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

D.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查看答案

《管子·任法》:“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要约束民众的行为

B. 其中蕴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C. 法实质上是君主进行统治的有力工具

D.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保护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吕思勉(1884—1957)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时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吕思勉认为其书不同之处在于:“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1940年出版的《吕著中国通史》,适应了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时大学教学的需要。吕思勉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剐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其创新之处在于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来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

——自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等

(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风格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