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和战略规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

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和战略规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刘靖北《关于苏联败亡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这留给后人什么教训?

材料二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外国经济史》

(2)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材料二能否体现这一观点,试依据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三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据新华社

(3)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有哪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列举2个)请你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言之成理,两点即可)

 

(1)特点: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 教训: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适时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判断:能反映。 依据:政府计划具有指导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保障企业的发展,这就弥补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的缺陷。同时,企业对自身活动具有决策权,这就保持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自主性、灵活性的优点。 (3)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建议:加强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加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消除贸易壁垒;尊重彼此间的差异;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构筑交通运输网络,提供交流方便(答出任意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 【解析】(1)特点:根据“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得出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 教训:根据“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得出教训: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适时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判断:能反映。依据:根据“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分析得出:政府计划具有指导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保障企业的发展,这就弥补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的缺陷。同时,企业对自身活动具有决策权,这就保持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自主性、灵活性的优点。 (3)组织:根据所学可知,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有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建议:根据所学,可从加强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加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消除贸易壁垒,尊重彼此间的差异,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 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 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查看答案

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表明苏联

A. 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    B. 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

C. 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    D. 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

 

查看答案

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回答他关于外语学习问题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

B.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

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

D.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29-1938年苏德英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比例图。导致图示中苏联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实施

B.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

C. 斯大林模式中发展重工业

D. 西方经济危机带来繁荣

 

查看答案

下图根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资料整理,反映了私营注册工业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度变化情况。此示意图说明(  )

A. 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新经济政策制约了私营工业发展

C. 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    D.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已被彻底抛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