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0—1988年两伊战争爆发之时,美国政府宣布...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80—1988年两伊战争爆发之时,美国政府宣布保持中立。两伊在战争爆发前都与美国有矛盾,和美国均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美国认为,一旦伊朗获胜,必将导致原教旨主义在海湾地区泛滥,如果伊拉克获胜,又将把伊朗彻底推向苏联的怀抱。为了防止苏联趁机向中东地区渗透,有必要保持美国在中东地区一定的军事存在。因此在整个两伊战争中,美国采取“弱势均衡”外交政策以及必要的间接介入战争手段,力图使两伊战争形成“不战不和”“不胜不败”的局面。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对伊拉克从军事装备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使伊拉克成为战后海湾地区的军事强国,但财政状况严重恶化。战争中曾向伊拉克出资100多亿美元的科威特,战后开始向伊拉克索要借款,而且在有争议的地区开采石油。伊科矛盾迅速激化,由战时的盟友关系转为敌对关系。因此,两伊战争的结束实际上已悄悄拉开了1991年海湾战争的序幕。

——摘编自冀开运、李丽娟《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两伊战争中美国采取“间接介入战争手段”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伊战争对海湾地区局势的影响。

 

(1)美国与两伊均有矛盾,均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不便直接干预;遏制苏联向中东渗透,保持美国中东军事优势;便于美国向两伊出售武器装备;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2)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对伊拉克军事、技术的扶植,改变了海湾地区力量对比;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在新的战争中寻找经济出路:伊拉克和科威特因石油、借款等经济方面矛盾激化:为海湾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 【解析】(1)根据材料“两伊在战争爆发前都与美国有矛盾,和美国均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为了防止苏联趁机向中东地区渗透,有必要保持美国在中东地区一定的军事存在……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对伊拉克从军事装备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等信息可从美国与两伊的矛盾、遏制苏联向中东渗透、便于美国向两伊出售武器装备、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等方面思考作答。 (2)根据材料“两伊战争期间,美国对伊拉克从军事装备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使伊拉克成为战后海湾地区的军事强国,但财政状况严重恶化。战争中曾向伊拉克出资100多亿美元的科威特,战后开始向伊拉克索要借款,而且在有争议的地区开采石油。伊科矛盾迅速激化,由战时的盟友关系转为敌对关系。因此,两伊战争的结束实际上已悄悄拉开了1991年海湾战争的序幕”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后海湾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的矛盾、为海湾战争的爆发埋下隐患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在近代西方列强东慢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優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园甲午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30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后《安且条的》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资建设

每年,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三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有效增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及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

  一一钟少异高炜 《晚清军事变革及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

(1)根相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

(2)根树村科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合理,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

19世纪末,教会学校组织学生演剧,让中国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不仅有助于扭转、打破国人的传统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所演之剧,不再是中国旧式的戏本,演剧的方式,也完全不是中国传统旧戏唱念做打的做派,而是直接用外语原文演出外国经典戏剧作品,演剧方式也是严格依照西洋戏剧的样式和要求进行,使其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学生演剧逐渐跃出校园走向社会。受该运动的影响,学生所演的自创剧目的题材也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主题则和“时装新戏”一样主要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摘编自范方俊《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戏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查看答案

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

时间

新加入国家

1952年

土耳其、希腊

1955年

联邦德国

1982年

西班牙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

2004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A. 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

B. 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

C. 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

D. 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