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

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这说明

A. 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

B. 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C. 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

D. 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D 【解析】“本年登科进士六百零一名中,平民出身四百十七人,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三八”说明平民占有科举制一定比例,说明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正确;科举制在唐朝时鼎盛时期,A错误;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表可以得出

 

文献

西汉商业

《史记·货殖列传》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择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汉书·食货志(下)》

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史;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不得名田;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

 

 

A. 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

B. 《史记》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有失偏颇

C. 《汉书》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最接近事实

D. 史书记述的矛盾性削弱了其可信度

 

查看答案

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1933年到1934年初,统制经济这名词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于报刊著作上。国民政府专家罗敦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者大半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者”,那不过是一个“梦幻”,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各国“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他认为,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

——摘编自蔡双全《简析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敦伟主张实施“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

 

查看答案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短缺、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触及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的对策应是

A. 各自为政,互筑壁垒    B. 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区别对待政策

C. 各国携手,共同应对    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查看答案

下图是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A. 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B.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 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 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