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1933年到1934年初,统制经济这名词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于报刊著作上。国民政府专家罗敦伟认为,“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他批评中国的经济学者大半是“自由主义的理想者”,那不过是一个“梦幻”,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各国“差不多是想把政府化为生产的管理机关。”他认为,在中国实施统制经济政策,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

——摘编自蔡双全《简析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关于“统制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敦伟主张实施“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

 

(1)政策:重农抑商。 影响: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也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造成闭关锁国的局面(或阻碍了中外之间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2)原因: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或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保护民族资本和稳定社会秩序;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资本主义各国对经济加强干预;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演变历程: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或由以农村改革为重点到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再转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国民政府30年代的“统制经济”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中的“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以看出清朝前期实行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其产生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教材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来回答。 (2)罗敦伟主张实施“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九一八’之后,中国‘真正求得国难出路的基本方策’应是实施‘统制经济’”“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之凌乱散漫,社会秩序之纷乱无章,政治社会之变化莫测’,是一剂良方”“而‘事实告诉我们,许多国家都向统制经济途上进展’,如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及日本,苏俄更是如此”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可以根据材料中的“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短缺、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触及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的对策应是

A. 各自为政,互筑壁垒    B. 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区别对待政策

C. 各国携手,共同应对    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查看答案

下图是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A. 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B.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 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 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查看答案

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关于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一项调查统计。表中数据直接体现了       

A. 经济全球化    B. 经济区域集团化

C. 政治集团化    D. 世界多极化

 

查看答案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实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 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D. 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