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3年孙中山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

1923年孙中山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表明孙中山

A. 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    B. 提出中国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 要求彻底推翻清朝统治    D. 希望吸纳新鲜血液改造国民党

 

D 【解析】根据材料“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革命想要成功,必须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这强调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故选D;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的根源,排除A;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即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孙中山的阶级属性,排行B;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统治,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 辛亥革命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B.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C. 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无产阶级的觉醒

 

查看答案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要求群众剪辫的通令。当时“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留辫者“非讥之为豚尾(猪尾巴),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 以上现象反映了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发式成为当时衡量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

C. 当时社会普遍缺少民主理性的精神    D.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社会生活的彻底变革

 

查看答案

民国初年突然出现了 300 多个政党,他们时聚时散,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党争,议会政治严重脱序。这实际上说明

A. 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B. 中国缺少民主政治的土壤

C. 多党制容易导致政治混乱    D. 法制化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进程

 

查看答案

清政府于 1909 年和 1910 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实质上反映了

A. 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    B. 清政府被迫顺应趋势进行改革

C. 地方实力派力量不断增强    D. 地方自治取得一定成效

 

查看答案

据记载:“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地方地主武装    B.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C.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    D.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