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印刷术推动中外...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解析】材料中的“需之者众,故先有雕版”等字眼意在强调雕版印刷术是顺应了社会需求,但材料未涉及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以及政府支持印刷术技术革新的信息,“有赖于”印刷术的说法过于绝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史》载,朱元璋曾谕户部:“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其目的是:

A. 鼓励农业发展

B. 宣扬理学文化

C. 加强中央集权

D. 选拔能干的官吏。

 

查看答案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B.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C.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D.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查看答案

步入近代,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步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式工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3)材料三中的“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对外的侵略扩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做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展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 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城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实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创新”在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表现?

材料二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二阐明了“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请以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阐述其不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