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对外的侵略扩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逐...

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对外的侵略扩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做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展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1)内在动力: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 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 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条件: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 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等信息可从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等放方面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它使得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方面回答中国国门被打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根据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展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对外侵略扩张等方面回答有利条件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 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城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实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创新”在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表现?

材料二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二阐明了“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请以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阐述其不合理性。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地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 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查看答案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庄园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B. 都促使重工业快速发展

C. 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查看答案

1920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中,中国资本所占比例由44.8%上升到63.2%,外国资本则由55.2%下降到36.8%。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 国民政府的推动

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查看答案

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