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庄周(公元前369-前286)他说墨子及其弟子仿效夏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庄周(公元前369-前286)他说墨子及其弟子仿效夏禹,穿着用兽皮和粗布制成的衣服,穿木屐草鞋,日夜不停地劳作,以自苦作为行为的准则,以致“腓无,胫无毛。”具有高尚人格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庄子曰:“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庄子·天下》

材料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时,“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荀子认为墨子之言“足以欺惑愚众”。荀子从维护西周以来形成的血缘宗法等级制的基本立场出发,主要分析、批判了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兼爱等观点,针锋相对地提出,当时天下的灾祸是由社会的混乱造成的,而引起社会混乱的原因恰恰不是统治者的奢移浪费和不能做到“兼爱”,而是礼乐等级制度的破坏。

——《荀子·成相》

(1)结合材料指出庄周和荀子对墨子思想所持态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荀子观点产生的原因。

(2)你怎样看待墨家理论?

 

(1)不同:①庄周认为:墨子具有高尚人格和忘我的献身精神,真天下之好。②荀子认为:墨子欺惑愚众,扰乱社会。 原因:儒家的“仁爱”有尊卑等级礼序的爱不同于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故荀子认为墨子的思想违背礼制。 (2)墨家思想代表平民利益,兼爱也有空想性。但是他的尚贤、节用、节葬等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故墨家思想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1)本题结合材料“具有高尚人格和忘我的献身精神……足以欺惑愚众”即可指出庄周和荀子对墨子思想所持态度的不同。再据材料“荀子从维护西周以来形成的血缘宗法等级制的基本立场出发,主要分析、批判了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兼爱等观点”并结合所学即可从儒家尊卑等级礼序不同于墨子的“兼爱”的角度分析荀子观点产生的原因。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墨家思想代表平民利益、兼爱也有空想性、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等方面回答怎样看待墨家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普金:“当苏联意识到自己正独自面对纳粹德国时,苏联不希望两国爆发直接的冲突,于是就诞生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普京强调:由英、法、德、意四国在1938年签订的《慕尼黑协定》使得成立一个反纳粹同盟的计划破产,这致使苏联被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默克尔回应:条约非法,作为合约签署的另一方,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周日谴责了这份包含秘密瓜分波兰和把波罗的海诸国划拨给苏联的秘密协定,同时坦诚德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默克尔说:“在我个人看来,除非你了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那些秘密条款,否则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会签订这份条约。”“就这个观点来说,我认为这个条约是不正确的,它建立于一个非法的基础之上。”

(注)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后的第一天默克尔访问了莫斯科,与普金就二战历史问题交换意见,影射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并和普京一道为无名二战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

——外媒:普京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辩解

(1)根据普金总统的谈话指出苏联二战前对德态度发生了怎样变化?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中默克尔说“条约非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默克尔这时讨论这一历史问题有什么“潜台词”?你怎么看待默克尔向无名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的举动?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爱新觉罗·善耆,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有自由思想的亲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善耆对报纸、著作权、出版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制定了一些律令条文,如《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对报馆和报纸的一些事项作了重要的规定,要求报纸不得登载诋毁宫廷、淆乱国体、妨碍治安、败坏风俗等方面内容。善耆认识到自治的重要性,觉得“立宪之根本基于地方自治,而地方自治之根本特人民之有自治智识”,并致力于筹备自治事务。他着手组建京师地方议事会董事会。宣统三年

在京城投票选举京师董事会总董。另外,善耆在京师市政建设方面还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他为京城架设了第一批电话线路,并在一些公共场所,如大戏园子、旅店、商店装上了电话;他积极推广西洋新式马车;对京师的公共卫生也进行了一番整治,建立起了第一批公共厕所;还掌管着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支消防队。光绪三十三年

善耆开设“文明茶园”戏院,取消了女子不能到戏院看戏的戒律。

——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清末新政》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善耆的新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措施。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颁布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末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而到了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的计量史学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历史事实、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研究。阅读英、美、中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完成下列要求。

 

 

1750(%)

1830(%)

1860(%)

1900(%)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根据上表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因。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历史学家陈旭麓曾经谈到过“它”,由于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故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材料二1912-1919年,新建厂矿470多家,新增资本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多年的投资总额。在夹缝中的民族资本工业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而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现代史学著名先驱郭廷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后来)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管理一览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西部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

《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将部分民资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三段材料,就如何加快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进程,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