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与内地交通中断。国际联系和进出口贸易均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从陆路打通国际通道,并以主干线联接国内各地,是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重要途径。为了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取得国际援助,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建立了一条以新疆迪化(乌鲁木齐)、甘肃兰州、陕西西安为联接点,包括空中航行、陆路运输和通讯联系等功能的西北国际交通线。2000多名西路军蒙难将士正是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在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营救下到达延安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运往中国抗日前线,这些战略武器和物资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缅甸被占,滇缅公路完全断绝。一时间,西北交通线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联系通道。

——摘编自袁志学《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历史作用。

 

(1)背景: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各省沦陷,中外联系受阻;中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急需国际援助;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2)作用:营救西路军蒙难将士,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批骨干力量;加强了中国同苏联及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的联系;成为抗战期间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打破了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支持了中国的持久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1)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与内地交通中断。国际联系和进出口贸易均无法进行。”“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重要途径。为了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取得国际援助,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可以归纳为: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各省沦陷,中外联系受阻;中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急需国际援助;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2)由材料“2000多名西路军蒙难将士正是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在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营救下到达延安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国际交通线运往中国抗日前线”“西北交通线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联系通道。”,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答为:营救西路军蒙难将士,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批骨干力量;加强了中国同苏联及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的联系;成为抗战期间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打破了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支持了中国的持久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7月,清政府应帝国主义要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为适应“新政”的需要,1903年设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来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及詹师府(并入翰林院)、通政司等“冗衙”,并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至此瓦解。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 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反映了

A. 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 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

 

查看答案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A.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 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C. 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 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查看答案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 民主政治的缺失

B. 军事实力的强大

C. 历史传统的延续

D. 对外扩张的企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