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7月,清政府应帝国主义要...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7月,清政府应帝国主义要求,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为适应“新政”的需要,1903年设商部(后来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来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又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在此期间,先后裁撤了河东道总督,云南、湖北、广东三省巡抚及詹师府(并入翰林院)、通政司等“冗衙”,并宣布裁汰胥吏差役、停止捐纳实官、废除勒索性“陋规”、“供应”等。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至此瓦解。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行政机构改革的影响。

 

(1)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民主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财政困难;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开展;受西方政治体系的影响;传统的封建行政机构不适应近代社会管理的要求。 (2)影响:适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客观上推动了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近代化,在行政管理机构上逐步与世界接轨;有利于行政管理的专门化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减轻清政府财政负担。 【解析】(1)由材料“1901年7月”,结合所学,联系到: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民主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辛丑条约》赔款导致清政府财政困难;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开展;受西方政治体系的影响;传统的封建行政机构不适应近代社会管理的要求。 (2)清末行政机构改革是在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背景下进行的,适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但是“自隋唐沿袭下来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至此瓦解。”,客观上推动了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近代化,在行政管理机构上逐步与世界接轨;有利于行政管理的专门化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减轻清政府财政负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 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反映了

A. 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 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

 

查看答案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A.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 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C. 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 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查看答案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 民主政治的缺失

B. 军事实力的强大

C. 历史传统的延续

D. 对外扩张的企图

 

查看答案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