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 汉朝的丝绸之路    B.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 明朝的朝贡贸易    D. 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国威,不计较经济效益,而对民间推行严格限制的海禁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选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题文)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查看答案

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

A. 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

B. 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

C. 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D. 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查看答案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是

A. 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

C. 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

D.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