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A....

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A. 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    B. 向国人介绍西学知识

C. 揭露列强瓜分中国阴谋    D. 为变法制造社会舆论

 

D 【解析】《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无法说明关注世界形势的发展,故A项错误;向国人介绍西学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揭露列强瓜分阴谋的信息,故C项错误;《时务报》是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阵地,而从文章类别上看,“列强在中国”占了主要部分,目的是警醒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更好的宣传变法思想,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 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 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 婚嫁旧俗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④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城南旧事》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小说中的是

A. 报纸上出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B. 穿着列宁装是一种时尚

C. 主人公去教堂参加新式婚礼

D. 搭乘地铁出行成为现实

 

查看答案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中记载,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这一现象说明

A. 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盛行

B. 洋货成为国人生活必需品

C. 天津通商开国人社会风尚变革先河

D. 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