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一篇文章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

有一篇文章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戊戌变法的开展

B. 社会制度的变革

C. 辛亥革命的胜利

D. 西方思想的影响

 

D 【解析】“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说明西方思想影响到民众生活,D正确;A、B和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

A. 铁路

B. 电报

C. 电话

D. 电影

 

查看答案

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

A. 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    B. 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

C. 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D. 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    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 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查看答案

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A. 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B. 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

C. 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

D. 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

 

查看答案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A. 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 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 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