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则竞争力较弱,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材料

A. 批判清廷顽固保守误国殃民

B. 冲击了牢筑夷夏藩篱的排外思想

C. 主张君主立宪反对中体西用

D. 借用进化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B 【解析】材料指外来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内地旧物种往往被淘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中国优于世界各国的排外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批判清廷顽固保守”,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主张君主立宪”,排除C;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说法错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自《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这说明

A. 版印技术开始出现于公文印制

B. 历史事实依赖于历史解释

C. 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

D. 考据应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A.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 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 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 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材料说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运动,主要是就其发展趋势或结果而言的。我们还应该说,它是一场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扩张,或双重扩张,关于荣誉的追求是否属于地理大发现的三大追求(上帝、荣誉和黄金)之一的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当我们讨论荣誉之类的问题时,千万不能忘记:主观的追求不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那背后的客观条件或客观可能性才是根本性的。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題》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地理大发现”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材料三: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顷,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材料四: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什么,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