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 (2)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 【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中“幸而欧战发生……”和材料二中的发展速度得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二中第一句得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和面粉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对外国资本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严重依赖。 (2)据材料一第一句可知,时局动荡;材料一第二句“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反映出封建政府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从材料一中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和“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可得出外国资本侵略是阻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材料说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运动,主要是就其发展趋势或结果而言的。我们还应该说,它是一场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扩张,或双重扩张,关于荣誉的追求是否属于地理大发现的三大追求(上帝、荣誉和黄金)之一的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当我们讨论荣誉之类的问题时,千万不能忘记:主观的追求不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那背后的客观条件或客观可能性才是根本性的。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題》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地理大发现”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土地被视为最受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

材料三: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顷,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材料四: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什么,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

 

查看答案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农业开始商品化生产

 

查看答案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英国工业领域的关键是

A. 海外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的财富    B.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C. 殖民活动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D. 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