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 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

D. 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C 【解析】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是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属于土地国有制,特征是“计口授田”把无主的荒地分配给农民,使农民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均田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均田制分配的土地大体分为桑田和露田,其中桑田可作为世业田,拥有所有权,但限制买卖,露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且不可买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荒地,并没有触动地主的土地,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所述史实正确的是

A. 唐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B. 东汉初杜诗创造了灌溉工具水排

C. 明清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D.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查看答案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查看答案

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A.灌溉            B.制瓷

C.冶铁            D.纺织

 

查看答案

北宋王巩在《闻见近录》中写道:南京(地名,在开封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从材料中可见北宋时期(   

形成了政治中心之外的商业中心      在通商要道上兴起了繁荣的市镇

出现了文娱活动商业化的趋势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绸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