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可思议的...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1937年

41.4

12.5

6

9

4.8

1948年

56.4

11.7

4.1

4.3

1.5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关键因素。

(3)材料三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

(4)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1)条件:中央政府(王室)的支持;传播天主教。“大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此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 (2)地位:居于主导地位。因素: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提高;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攫取广阔市场。 (3)变化:英、法、德、日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膨胀。 影响: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4)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言之成理即可,要求提出明确问题并给出解决思路。例如: 问题: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南北差距加大。思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解析】试题分析:(1)条件: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是有强大的中央集权的中央政府(王室)的支持;精神因素是两国王室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幕”:这是问新航路的影响中属于开端的方面,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人类由此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 (2)地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可知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因素: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材料中的“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可知是因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提高;由“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可知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攫取广阔市场。 (3)变化:需要结合“材料三的数据”回答,由材料三中的1937年和1948年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英、法、德、日的比重明显降低,美国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可以得出英、法、德、日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膨胀。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审题,是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即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4)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当今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粮食危机,传染病,各国发展不平衡,等等。考生需要先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具体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求提出明确问题,并给出解决思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后,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初,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成型。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它已变成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真正的世界大市场。

材料二“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住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三现代世界的经济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2)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

 

查看答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活动,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查看答案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 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