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后,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后,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初,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成型。到今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它已变成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真正的世界大市场。

材料二“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住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三现代世界的经济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1)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3)现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发达国家拥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重视科技,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意思相近亦可)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内容时间提示可直接写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重要阶段。即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克林顿持支持态度。因为美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经济全球化对美国开拓国际市场有着促进作用。卡斯特持罗反对态度。古巴作为美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受发达国家支配,在国际贸易中易被倾销,可能会因此被发达国家从经济上控制。 第(3)问第一问从图片可以看出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扩张,它是一把双刃剑,给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给带来冲击,民族企业陷入困境,民族经济受到冲击,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受到威胁等。第二问结合全球化的利弊特征得出应对全球化的态度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可阻挡;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趋利避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2)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上述“趋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4)材料一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

 

查看答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活动,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查看答案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 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其意在说明(   

A.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无所不在

B.各国需基于本土性适应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加剧价值观冲突

D.经济全球化下民族国家的属性减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