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

清人郑裕孚《淡志室公牍》中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西,“十室之邑,八口之家,无一人之身元洋货”。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山西

A. 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洋货已经完全取代土货

C. 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 崇尚洋货风气甚于沿海

 

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方文明的影响,传统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导致材料中“无一人之身元洋货”的现象,C正确;A是鸦片战争之后;B中完全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比较山西和沿海地区的信息,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初年,带有抑商色彩的坊市制度被完全取消,城内的市场也不再由官府设定,商人们甚至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交易的场所大大增加。由此可知,宋代

A. 官府不再管理干预商业    B. 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C. 商人社会地位达到顶峰    D. 商业交易打破时空限制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

C. 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A.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越王认识到人口与富国强兵的关系

 

查看答案

郑州古荥冶铁遗址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考古挖掘出炼铁炉炉基两座、椭圆形炉和鼓风设施,出土遗物主要是铁制农具和兵器,遗址内共发现铜五铢钱十二枚,周围清理出船形坑等众多遗址。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遗址年代应是北宋中晚期

B. 古荥地处南北间水运中心

C. 遗址应为官营手工业场所

D. 古荥已成为铜钱铸造要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年)生于伦敦西部伊令,其父是当地数学教师。17岁时,他得到奖学金,开始在查灵十字医院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二十岁时在伦敦大学通过他初次的医学士考试,解剖学及生理学两个科目都得到最优等成绩。1845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描述了毛发内鞘中无人发现的一层构造,此后该层构造即被称为“赫胥黎层”。1846—1850年以海军军医身份航行澳大利亚,研究海洋动物;185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开始在科学界崭露头角;1854年担任伦敦矿业学院教授;1871—1885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秘书、会长,同时被至少53个海外科学团体授予荣誉称号。

赫胥黎因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有“达尔文的坚定追随者”之称。作为科普工作的倡导者,他创造了概念“不可知论”来形容他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作为教育家,赫胥黎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尖锐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他一生追求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方法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组织科学教育。早在1898年,我国学者严复将他的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一部分,翻译成中文,出版了《天演论》,随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优胜劣汰”等几成人们的警句。

赫胥黎的传世名言:“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门学问,并且尽可能深入地择一钻研。”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胥黎的主要贡献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赫胥黎获得成功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