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88年8月,伊丽莎白一世亲临前线发表动员讲话:“我知道我仅仅有一副女人柔弱的...

1588年8月,伊丽莎白一世亲临前线发表动员讲话:“我知道我仅仅有一副女人柔弱的身体,但我有一颗国王的心、英格兰国王的心。我对西班牙胆敢侵犯我王国边界的行动嗤之以鼻。”本次动员后英国的军事行动(    )

A. 遭到了议会下院的否决    B. 奠定了大英帝国的根基

C. 说明英国已是世界帝国    D. 表明英王只是国家象征

 

B 【解析】材料所述战争是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从此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奠定了大英帝国的根基,故选B;此次战争英军全力以赴,没有遭到议会的否决,排除A;英国成为世界帝国要到18世纪中后期,排除C;1588年英国尚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英王还有实权,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 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

B. 荷兰以商业为主,英国海外贸易规模大

C. 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

D. 英国靠海盗抢掠起家,荷兰以贸易获利

 

查看答案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查看答案

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西葡两国普遍认为海洋不是开放的,所有海域属于发现它的国家;17世纪初,在荷兰产生了海洋主权观念;二战后,国际上逐渐形成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海域分类。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西葡殖民体系分崩离析    B. 荷兰人成为海上马车夫

C. 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海洋问题的法制化趋势

 

查看答案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 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 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