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解析】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故可知1960年的教材深深烙上了阶级斗争的政治观念,忽视了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积极作用,故该教材是革命史观的产物。第二,提出修改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要结合所学相关淞沪会战的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背景、作用方面分析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在小说里,主人公与妻子游历上海,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建造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小说结尾,主人公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

——《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

年份

文件

内容摘要

1853

《天朝田

亩制度》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1923

《中国国民

党宣言》

清查户口,整理耕地,调正粮食之产销,以谋民食之均足

制定工人保护法,以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材料三 1953~1957年是新中国革命立国时代的重要阶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学习时报》

材料四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主人公梦中新中国的面貌从小说中可见作者怎样的情怀?

(2)据材料二归纳两个文件内容关注的共同问题。分别指出材料二纲领性文件出台的主要原因。

(3)从政治、外交经济方面分析1953~195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革命立国的。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利条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轨迹。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府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C.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查看答案

如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福建(不含台湾)

459

231.

545

305.

976

511.

广东

323

1270

1959

 

 

A. 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

B. 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

C. 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查看答案

1989年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 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C. 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 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查看答案

1972 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②共同点主要指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③新的开始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处理两国关系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