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

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

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

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

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

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

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

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

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

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 论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阐述:十年“文革”使中国错失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社会正处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的社会转折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中共中央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平反重大冤假错案;在经济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文化: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尊重科学和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文化生活逐步走向开放。对外关系: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日、中美建交,开始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综上所述,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抓住历史机遇,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 (本题自拟的其他论题,符合题目要求,论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分值不得超过该项总分) 【解析】首先阅读理解材料,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中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确定背景;从表格来看,材料信息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据此确定论题“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在进行论证过程中,要联系史实,如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方面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文化方面的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以及尊重科学和教育。这是从表格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还可以联系所学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内容来分析说明。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过程须有史实依据,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

 

查看答案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尽管未在西方发达国家贯彻到底,但却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行,即开放市场,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企业私有化,支持全球性自由贸易等。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

A. 缓和同发展中国家的紧张关系

B. 使发达国家摆脱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C. 便于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控制

D. 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遇到的问题

 

查看答案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A. 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 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 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查看答案

1906年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授意下,国会通过了《郝伯恩法》,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高运费。到1911年,铁路运费减少一半,说明当时的美国是为了

A. 限制及消灭垄断资本

B. 整顿社会经济秩序

C. 削弱外国铁路势力

D. 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

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