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 杰弗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

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 杰弗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 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 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制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美国两党制实质上是通过协调两党的利益冲突从而从根本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但同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有利于加强对统治集团内部的监督,所以A、B、C说法错误;两党虽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是《1890年建立的汉阳铁厂高炉》,关于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

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

 

查看答案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 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查看答案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二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以下关于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城邦的基本特征 

B.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C.希腊城邦全体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D.希腊城邦的中心地区是城市,周围有若干村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折希望朝廷总结教训,变法图治。因此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称他“有天下之望”。谭嗣同也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强学会成立时,张之洞捐5000两以充会费。后来,张之洞看到慈禧太后逼令光绪帝封闭了强学会和《中外纪闻》、便借口康有为谈今文经学、主张孔子改制说和他平素的学术主旨不合,停止捐款。

1896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刊《时务报》。张之洞以总督的名义,要湖北全省州县购阅《时务报》,并捐款千元给予支持。后来,《时务报》发表了关于中国应争取民权的文章,使张之洞大不高兴。

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后,实行的新致包括办厂、改革教育等,得到张之洞的赞同。张之洞还利用政治力量,推销南学会创办的《湘学报》于湖北各州县。自第十册起,《湘学报》刊载了关于孔子改制和鼓大民权思想的文章,这使张之洞大为不满。他对湖南维新运动施加压力,并告诫陈宝箴说,这件事“关系学术人心,远近传播,告为乱阶,必宜救正”。

1898年,张之洞刊行《劝学篇》。光绪帝发布上谕称此书:“俾得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危言。”由于清廷的赞许,这本书风行海内。张之洞自言其书主旨在“正人心,开风气”。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对张之洞寄予厚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态度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长久以来,德国和奥地利就一直在想方设法要把日耳曼的势力由小亚细亚扩展到东方。“柏林至巴格达”这个词语可以说是日耳曼梦想的具体表现。与日耳曼的梦想相对抗的是俄罗斯的梦想,俄罗斯希望能把斯拉夫的优势延伸到君士坦丁堡,然后经由塞尔维亚到达亚得里亚海。这两个梦想都是同样的野心勃勃,扩展的路线也是彼此交叉,互不相容,所以造成了巴尔干半岛上各国之间持续不断的动荡,也使得巴尔干各国各自寻找自己的靠山。土耳其向德国求助,塞尔维亚则获得了俄国的支持。罗马尼亚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都是传统的拉丁势力,名义上却是德国的同盟,它们有着更为深远的共同利益。

在这场纠纷中,并不是划分为德国一方和俄国一方。由于1871年的德国过分贪婪,使得当时的法国把它当成了不共戴天的对手。法国人认识到仅靠自身的能力收复失去的领土不太现实,所以对俄国的力量和帮助抱有一种超越实际的想法。法国人不但同意向俄国借款,还变成了俄国的同盟。这种同盟关系表现在,如果德国方面的同盟成员对俄国开战,法国肯定会进攻它们的。

——摘编自【英】韦尔斯著《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梦想”争夺的焦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两国结盟的原因及“两种梦想”对抗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