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

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

A. 人物画

B. 风俗画

C. 文人画

D. 宫廷画

 

C 【解析】根据“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结合所学,文人画的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不符合题意,排除A;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不符合题意,排除B;宫廷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符合题意,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 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 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查看答案

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族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民族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力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

A. 书同文

B. 车同轨

C. 行同伦

D. 地同域

 

查看答案

公元前445年,魏文候即位。他礼贤下士,先后起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为将,吴起为西河郡守。战国时期的招贤养士之风,可以说是由魏文侯开启的。这体现出当时的发展趋势是

A.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 唯才是举取代德才兼备

D. 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度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括一生勤奋好学,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博览群书,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知识。

但他并不迷信古人和书本,而富有创新精神,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另一特点是能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和科学家个人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体验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科学知识的源泉。他在《上欧阳修参政书》里说:“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圣人!百工、群有司、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为了搞清某些问题,曾“历访镜工”,询问“老医”。同时,他也在他的著作中如实记录了不少民间的科学技术人物及其成就,如毕异活字印刷术,喻皓《木经》,水工高超巧合龙门,信州湿法炼铜,西夏冷锻铁甲等,这些都是人们了解当时科技发明的极其珍贵甚至是唯一的史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括在科技上获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括对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以后,随着其自治领地和殖民地相继加入战争,战火迅速蔓延至中东、非洲和远东,战争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战争的规模,但欧洲的战略中心地位没有改变。在欧洲,由于意大利一直动摇于两大集团之间,战争一开始主要在德奥与三大协约国之间进行。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德、奥备战较早,装备先进,在战初占有一定的军事优势。其中德国不仅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化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英、法、俄三国的总和。这些要素与日益膨胀的人口相结合,不免使德国军队成为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但是这些优势却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外交上的孤立被部分地削弱了。德、奥在欧洲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它们从战争一开始就面临着同时在西、东、南三个方面多线作战的不利形势。此外,天然易受包围的地缘与外交上的孤立,切断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资源的有限性使之难以支持长期战争的消耗。

一摘编自陈振昌《德意志帝国》

(1)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初期战局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同盟国在一战中战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