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以后,随着其...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以后,随着其自治领地和殖民地相继加入战争,战火迅速蔓延至中东、非洲和远东,战争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战争的规模,但欧洲的战略中心地位没有改变。在欧洲,由于意大利一直动摇于两大集团之间,战争一开始主要在德奥与三大协约国之间进行。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德、奥备战较早,装备先进,在战初占有一定的军事优势。其中德国不仅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且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化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英、法、俄三国的总和。这些要素与日益膨胀的人口相结合,不免使德国军队成为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但是这些优势却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外交上的孤立被部分地削弱了。德、奥在欧洲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它们从战争一开始就面临着同时在西、东、南三个方面多线作战的不利形势。此外,天然易受包围的地缘与外交上的孤立,切断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资源的有限性使之难以支持长期战争的消耗。

一摘编自陈振昌《德意志帝国》

(1)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初期战局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同盟国在一战中战败的原因。

 

(1)波及的地区较广;欧洲为战略中心;两大军事集团对垒,同盟国占有优势。 (2)外交上的孤立和地缘上处于被包围态势;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边;一战后期多数国家加入协约国作战,促使双方力量悬殊过大;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国内的反战运动愈演愈烈。 【解析】(1)据材料“战火迅速蔓延至中东、非洲和远东,战争开始真正具有世界战争的规模,但欧洲的战略中心地位没有改变。”、“战争一开始主要在德奥与三大协约国之间进行。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德、奥备战较早,装备先进,在战初占有一定的军事优势。”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据材料“这些优势却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外交上的孤立被部分地削弱了。”并结合一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仍保留行中书省制度,当时中央六部的尚书往往被调派到行省去担任参知政事,而各行省的参知政事亦多有内调为六部尚书的,当时省级主官的地位很高,统率一省大政,其职权亦很重。在战事频繁和建国初期,为处理各种紧急性的政务,明王朝亦不能不给予省级主官较大的权力,允许他们因机便宜处理地方大政。

但这与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国家根本体制是相冲突的。故此,在洪武九年,便下诏将全国各行省一律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废除行省制度。各行省原有的参知政事改称为布政使。在省一级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司法、军政的“三司制度”,实际上是将一省的地方军政权力一分为三,一省之内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官员可以单独裁断全局性的大政。遇有重大问题,要由“三司”议奏,听候皇帝批办。“三司”之间虽有分工,但主要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和钳制。

一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行政体制的变化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代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8-19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初期的宰相大都来自功臣列侯,这形成了初期皇权与相权较为稳固的局面。

皇帝和宰相能较好地合作处理国家大事,宰相与皇帝之间的个人关系比较稳定,宰相与皇帝之间的权力(制度)关系明确,宰相制度逐步完善。同时,宰相制度适应了其他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御史大夫、太尉、内朝官以及地方王侯国等制度的设立和完善使宰相制度处于更为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制度环境当中。宰相制度本身比之秦朝也进一步发展,职权进一步明确、职权类型化更为明显、机构也日益复杂化。

——摘编自张扬《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研究》

材料二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主持帝国政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选举。首相有权在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发起辩论,提出法案。表决失败,不能投不信任票迫使他辞职,因为他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其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愿。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都不是独立的机构,“部长”不是该部负责的政治人物,是首相的助手,称为“国务员”。因此,只要取得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从1871年起到1890年,俾斯麦一直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首相和西汉初期宰相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近年来,美国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说不,德国公开反对《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倾向于实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该现象说明

A. “反全球化”的思潮正愈演愈烈

B.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也有挑战

C. 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日渐处于劣势

D. 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查看答案

针对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在最穷的社会中,从富裕的人那里扣除并提供给不幸的人剩余的饼是不多的。”据此,萨缪尔森认为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A. 无力缓和社会矛盾

B. 给穷人带来更多实惠

C.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D. 不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