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中后期,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内阁的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朝廷行政审批权...

明代中后期,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内阁的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朝廷行政审批权也转归于寺人(宦官)。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明朝的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B. 宦官成为了明朝中后期的中枢官员

C. 内阁在朝廷中的地位上升

D. 政治腐败和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的现象的出现,明代中后期由于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导致宦官专权,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不断,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D符合题意;明代废丞相,君主权力加强,A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宦官专权,但司礼监不是一个法定的中央机构,因此宦官也不能成为中枢官员,B不正确;材料所述内阁受内监的压制,C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人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一特点主要是

A. 社会动荡下复杂心情的反映

B. 商品经济发展重物质的反映

C. 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

D. 笔墨纸砚技术发展的产物

 

查看答案

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据此可得出

A.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

B. 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C. 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

D. 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得到明显发展

 

查看答案

孔子援引古代权威周文王和周公来支持自己的学说;道家为能胜过儒家,请出伏羲、神农等;法家却主张“美当今”,反对“法先王”。这主要表明

A. 儒、道两家倡导兼容并包原则

B. 法家因注重改革而受民众欢迎

C. 法家更具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

D. 儒、道与法家的服务对象不同

 

查看答案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甄(1630-1704年)号圆亭,清达州人。顺治十四年举人,任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坐事革职,寄居吴下,潜心着述,家徒四壁,父母、兄死不能葬,仍振笔着书不缀,乐在其中。谓君子当厄,正为学用力之时。自负甚高,交往甚少。已之书稿,爱之如宝。批判“君权神授”,认为君主只不过是“匹夫”、“独夫”而已。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认为杀人之事,帝王居其半。官吏杀人,皆非彼之所杀,“天子实杀之”。其将官吏之“贪”视为天下最大的虐政之一。认为多官害民,天下难治,非民而官。认为人相处应如兄弟,同处天地之间犹同处一帐之内,并认为此“天地生人之道”。主张允许“士议于学”、“庶人谤于道”,“让庶民干政”。呼吁治不平必须富民,提出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户空虚,虽府库积财如山,实为贫国。著有《衡书》,含有权衡天下之意,后改名为《潜书》,另有《潜文》、《潜诗》等。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词条资料》

(1)根据材料,概述唐甄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甄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二战中,美国摧毁了日本帝国。但是,战后新中国的成立,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意味着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这是美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所绝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之所以介入朝鲜战争,以及在数年以后介入越南战争,其战略目标都是同一的,即“这实质上是一场为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沿海地带控制权的战争。”为此目标,美国为朝鲜问题必然不惜与中国一战,以从根本上抑制新中国的崛起,此正是美国政府的长期战略性国策。中国军队通过朝鲜战争,从根本上挫败了美国的这一战略目标。朝鲜战争不仅使中国在东方具有一条安全的国境线,而且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朝鲜战争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没有朝鲜战争,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战争。没有越南战争美国军事上的失败,就没有美国世界霸权体制在70-80年代的衰落和新中国在20世纪中后期世界政治中的蓬勃崛起。

——摘编自何新(论朝鲜战争和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