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

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词

B. 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

C. 说明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D. 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贞观之治”的真实面貌

 

A 【解析】材料可知封建史学家描述的“贞观之治”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材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等比真实的历史情况美好很多,故选A。材料叙述的是贞观之治的繁华的社会情况,没有体现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民本思想,故排除B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曾受封“秦王”,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李世民的夺位行为违背了

①孔子的“礼”

②董仲舒的“纲常”

③西周的宗法制

④老子的“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然内阁之拟票(注:拟票即内阁官员对政务处理的初步建议),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注:批红即皇帝对政务处理的最终决定),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内监、寺人皆指太监)。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明史》卷七十二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缓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权转归之寺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该言论的是

A. 发动玄武门之变

B. 善于纳谏

C. 克制个人奢欲

D. 减轻徭役赋税

 

查看答案

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

A. 各国使者    B. 宗教人士

C. 少数民族首领    D. 各地学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