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曾受封“秦王”,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李世民的夺位行...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曾受封“秦王”,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李世民的夺位行为违背了

①孔子的“礼”

②董仲舒的“纲常”

③西周的宗法制

④老子的“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A 【解析】李世民在兄弟中排行老二,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违背了孔子的“礼”所主张的尊卑等级秩序,与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不符;逼自己的父亲退位,也违反了董仲舒鼓吹的三纲五常。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老子的“道”是指自然万物演变的规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然内阁之拟票(注:拟票即内阁官员对政务处理的初步建议),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注:批红即皇帝对政务处理的最终决定),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注:内监、寺人皆指太监)。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明史》卷七十二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缓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权转归之寺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不能体现该言论的是

A. 发动玄武门之变

B. 善于纳谏

C. 克制个人奢欲

D. 减轻徭役赋税

 

查看答案

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

A. 各国使者    B. 宗教人士

C. 少数民族首领    D. 各地学子

 

查看答案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说,梁启超曾有这样的议论:“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他是在强调

A. 不能仅以时人的诋毁或赞誉来评价历史人物

B. 不同时代对庸人和豪杰的标准在发生变化

C. 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必有不同理解

D. 不能以非常人的标准去评价常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