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在上海张园发表政见演说,载于翌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三...

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在上海张园发表政见演说,载于翌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三版。以下是该演说的部分摘录:

(1)材料中提到的“法兰西人民之血战“和”美利坚血战七年“分别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

(2)结合材料,归纳孙中山的主要政治思想。

(3)你如何理解当时孙中山的这一演说?

 

(1)水平1:能准确回答问题。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水平2: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2) 水平1: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完整。 ·以中西筑屋之差异表明自己的政治建设既要注重最后目标但更要立足于基础,关注民众。 民国建立的两种类型,即直接民主制的自然进化和人民之斗争的人为建设,美国是二者兼有,建国是人为,但国民自治为自然进化。 中国应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建立直接民权。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充分,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3)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1:能把孙中山演说作为解读的对象。将文本内容与孙中山所处的时代与他的政治立场联系起来提出观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孙中山演说所呈现出来的政治理想是是屡受挫折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分析20世纪初特定的中外形势、谋求救国救民新方案的产物,但很显然不是解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理想方案。 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孙中山的政治演说内容提出观点。 ·孙中山的演说表明了他以世界为视野,对中国建立“地方自治基础之上的直接民权”这一政治理想的期待。 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 ·指出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主张三民主义。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看到演说背后的时代性和个人的政治立场。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的“法兰西人民之血战”指的就是法国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所谓的“美利坚血战七年”指的就是美国的独立战争。注意答案中要求要对分析过程有一定的解释i,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这样没有得到完整的分数。 (2)从材料来看,孙中山的政治观点涉及到了很多,我们可以围绕着内容一点一点的分析。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来结合“三民主义”来进行分析,对应着材料的叙述进行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3)本题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进行分析,主要评分点在于“观点、史实、论述、组织”,我们要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就是分析出相关的史实,做到史论结合。最后还是要进行系统的树立,得出相关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要探究“联合国”,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联合国的成立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填写字母)。

(2)有人认为“联合国制度是如何在吸取国联教训基础上建立的”。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联合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一环,从“合作与对抗”角度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秩序变动的看法

 

查看答案

秦汉以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不仅吸收外域文化、而且还反输出给其他文化系统,形成“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模式。某学校就此专题制作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板》。

(1)根据提示,完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展板》

(2)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展板所选用的材料中,对研究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来说,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 实事求是

B. 改革开放

C. 民主集中制

D. 解放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宣传画中,反映“大跃进”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1955年4月,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的是

A. 孙中山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