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并设《拨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遏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耗折征例》:田赋征收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严格地说,“平米法”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做适当调整,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

 

(1)内容:统一并规范米斛的使用,防止粮长在税粮征收中大入小出;加强对税粮运输管理; 实施“平米法”,将耗米并入正米一并征收。 (2)影响:统一并规范米斛,保障了田赋在征收过程中能足额上交;加强对税粮运输管理,减少了腐收现象的发生,保障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平米法”结束了势豪大户不交加耗的情况,赋税负担严重失衡的不合理现象有所改善,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明朝中叶的田赋改革奠定了基础;(答出两点即可)“平米法”未能改变官田赋税畸重现象。 【解析】(1)由材料“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遏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平米法”,可以归纳为:统一并规范米斛的使用,防止粮长在税粮征收中大入小出;加强对税粮运输管理;实施“平米法”,将耗米并入正米一并征收。 (2)材料”辩证地分析”要求继承积极影响又要指出消极影响。由材料“统一并规范米斛的使用,防止粮长在税粮征收中大入小出;加强对税粮运输管理;实施“平米法”,将耗米并入正米一并征收。”,可见“平米法”未能改变官田赋税畸重现象。但是由以上具体改革内容,进步性可以答为:统一并规范米斛,保障了田赋在征收过程中能足额上交;加强对税粮运输管理,减少了腐收现象的发生,保障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平米法”结束了势豪大户不交加耗的情况,赋税负担严重失衡的不合理现象有所改善,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明朝中叶的田赋改革奠定了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领域中,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主张。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出版、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启蒙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

(3)从思想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为什么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远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

 

查看答案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 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查看答案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