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全世界4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4名来自德国。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德国政府垄断科技发展

B. 德国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C. 德国工业发展氛围较浓厚

D. 德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C 【解析】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欧洲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德国成为欧洲经济中心”,排除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材料表明德国科学发达、理论转化为应用速度快,为德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技术氛围,故C正确;第D与材料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率先通过大规模投资发展出大企业模式的美国和德国更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本密集的技术及其后续的创新,从而保证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最多的国家

B. 大规模的投资必然会推动技术的进步

C. 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垄断组织产生

D. 资本集中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查看答案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 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查看答案

到1878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在当时全部54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铁路公司、5家煤矿公司、4家电报公司、4家邮递公司、3家矿业公司、1家蒸汽船公司和1家地产公司。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 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

B. 铁路行业最早出现托拉斯

C. 制造业工业资本发达

D. 形成以钢铁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查看答案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A. 新航路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查看答案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 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

B. 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 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 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