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 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

B. 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 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 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工业结构,C项正确;经济垄断并非新能源应用的直接结果,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AD;新能源的利用只是对重工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非决定作用,排除B。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进化论带到中国,并使之超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具有了世界观的社会意义。又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原名《逻辑学体系》)和《名学浅说》,将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介绍到中国,严复的翻译,创造性地启用很多几乎死亡的中国古代文字,如天演、公理、适者生存等,从而在西方的新式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既紧张又内在的相关性。

——摘编自(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对待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用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所译作品种类的倾向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边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菜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不得诉诸战争,一切争端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功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和波、捷签订互保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1939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法德两国关系的演变,并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劳动者和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

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

(1)根据材料,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们知道以前的人,以前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让人类避免更多愚蠢的行为、愚蠢的想法。人类学家提出了“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其基本观点是: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适应能力对个人和民族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照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