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

唐制规定,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说明唐代三省制

A. 对皇权形成了一定制约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 政事堂权力膨胀

 

A 【解析】据材料“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政事堂权力膨胀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汉帝

太尉

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 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

B. 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 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 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

A. 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B. 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

C.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查看答案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

A. 禅让制

B. 君主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查看答案

(1)根据下表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节选)

A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B

“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

 

C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D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E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分别概括下列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写出该核心思想引领下出现的社会政治运动。

 

材料

核心思想

社会政治运动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A

E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

B

F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

G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D

H

 

 

(3)上述表格内容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大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