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
A.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 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做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下列对理学“内在生命与动力”蕴意理解正确的是
A. 大力推行书院教育,广泛影响海外学派
B. 汲取佛家和道家思想,使儒学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C. 突出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精华,促进新儒学形成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