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了君臣父子,而且说君臣父子各有其理,但没有重申等级观念,也没有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更没有关注社会稳定,而是重在说 “莫非一理之流行”,所以选项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做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下列对理学“内在生命与动力”蕴意理解正确的是

A. 大力推行书院教育,广泛影响海外学派

B. 汲取佛家和道家思想,使儒学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C. 突出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精华,促进新儒学形成

 

查看答案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

C. 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载:“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伐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百姓)利莫厚焉。”此观点直接反驳的是

A. 老子的“无为”思想

B. 墨子的“非攻”思想

C. 荀子的“王道”思想

D. 孟子的“仁政”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