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3年,英国派出使团到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3年,英国派出使团到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乾隆皇帝拒绝其派遣使节常驻北京的要求,英国只能向中国派出专注于贸易事务的商务监督。鸦片战争后,为了阻止外国使节进京觐见皇帝,由兼任五口通商大臣的两广总督来接受外国使节的国书,但外国使节获得了平等地和中国官员联系的权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最终同意外国公使驻京,而外国使节觐见清朝皇帝得以实现则是在1873年。至此外国驻华使节制度在中国完全建立。

——摘编自李潜虞《试论外国驻华使节制度的建立——兼论华夷体系思想的衰落》

材料二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外关系是建立在朝贡体系基础上的,与其他国家的来往主要由礼部负责。1861年,恭亲王奕奏请而获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成立,凡与洋务有关者均属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但是随着外国各种侵略势力的逐渐深入,他们对总理衙门越来越不满意。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在处理对外交涉方面,基本顺应了时代潮流。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强急于在中国建立驻华使节制度却困难重重的背景,概述该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基本过程。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1)背景:西方列强急欲打开中国市场;建立外交使节制度成为近代西方各国交往的惯例;传统“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过程:鸦片战争前设商务监督;鸦片战争后开始派驻使节,但局限于与五口通商大臣的官方往来;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获取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权利,并在此后进一步得以觐见皇帝。 (2)原因:西方列强的外力强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主观适应;华夷体系思想的衰落与部分先进中国人的积极探索。 评价:近代中国的外交是在与列强的冲突与交往中,被迫变革外交制度以逐步实现近代化转型的;外交的近代化转型也表明中国社会是在屈辱中走向世界的;中国外交制度的变革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解析】(1)结合明清时期和近代中西方发展的差距,从西方建立外交关系的目的、近代外交在近代国家交往中的地位、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总结列强急于在中国建立驻华使节制度却困难重重的背景;结合材料一,按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三个阶段概述该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基本过程。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分析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的外部因素;结合当时的国内局势,从先进中国人的积极探索、适应时局等知识分析内部因素。结合近代中国外交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可对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

——汪士铎《乙丙日记》(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查看答案

在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中,孙中山是全党核心,在党内几乎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多不能直接推行,而必须通过在国民党内团结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击右派等间接方式实现。这充分表明

A. 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取得实际权力

B. 这时候的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

C. 改组后的国民党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D. 国共两党必将分裂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秦晖著文指出,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意志’所要实现的,是每个国民的利益、自由、公民权利和国民整体(国家)的对外主权,而不是什么宗教、学派和思想的至高无上地位”。这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意志”

A. 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目标

B. 着重培养国民意识

C. 促进各种宗教、学派和思想的发展

D. 将实现人权与主权独立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