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内容 出处 “永...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内容

出处

“永宁元年,掸国(今缅甸东北)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后汉书》

“从加那调州(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吴时外国传》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七郡外夷比(邻),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

《魏略》

 

 

A.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A 【解析】从材料“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从加那调州……乘大拍,张七帆……乃入秦”“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循海而南”说明海路和陆路都可以到达大秦,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与大秦之间交流频繁,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交往以陆路为主,故C项错误;材料对大秦的记载不详细,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春。”“殴大父母(祖父母),黥黥为城旦春。”(城旦春: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春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A. 厉行轻罪重罚

B. 保留原始习俗

C. 条文细细密完备

D. 维护伦理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期,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然而,中国对白银的吸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这是因为在发生危机时,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明朝政府先是停止了纸币的印制,接着又停止了纸币的使用,从而完全使用铜钱和银锭。另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正是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对世界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造成了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因此,弗林和吉拉尔德兹说:“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它是靠出售白银而得以生存)。”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一个玉器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三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的什么社会现象?

(2)以上材料所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面是185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统计表。该表印证了(   )

A. 科技对生产的作用日益凸显    B. 19世纪是世界工业增速最快的世纪

C.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 世界工业生产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