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

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 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B. 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

C.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D. 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

 

B 【解析】唯物史观属于马克思主义构成部分,“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能够”说明作者认为唯物史观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故B正确;材料并未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故A错误;唯物史观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唯物史观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B. 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决定的

C. 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D. 闭关锁国政策推行造成的直接结果

 

查看答案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 此观点

A. 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 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

C. 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    D. 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从恶,奸邪淫盗之事,儒释道书所不忍斥言者彼必尽相穷形,津津乐道。以杀人为好汉,以渔色为风流,丧心病狂,无所忌惮……”这反映了当时

A. 小说改变了儒释道的伦理观念

B. 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对立冲突

C. 小说对社会价值观有诱导作用

D. 佛教批评儒学败坏了社会风气

 

查看答案

雍正四年(1726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

A. 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 逐渐成为中枢机构

C. 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D. 已失去其绝密特性

 

查看答案

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糙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空间

B. 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的优惠待遇并未实行

C. 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

D. 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