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其正确的确是...

“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其正确的确是解读是

A.发生的时间大体吻合

B.发生的地点大致相同

C.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一致

D.个人主义在起作用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和艺术家、探险家和航海家都体现了个人主义在起作用,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发生的时间的问题,故A排除。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发生的地点不一致,故B排除。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一致,过于绝对,故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后上表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免三辅之地租庸调;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老子李耳),令王公以下习《老子》,每岁举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量加俸禄;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高宗曾下诏实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武则天所表“十二事”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如何看待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的不同评价。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0年8月,德军参谋部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开始制订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进攻的兵力共190个师(其中德军153个师)550万人,坦克4300辆、飞机近5000架。战争一开始,德军首先对苏联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据点以及正在调动中的苏军进行猛烈轰炸和炮击,随后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先导,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约1500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进。一天内,苏联就损失了约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还来不及起飞就在地面上被击毁。苏军损失惨重,边战边退。9月间,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推进到离莫斯科约400公里处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领了基辅。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军损失惨重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

材料二

 

 

 

 

 

 

——根据王慧媞、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