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次会议记录如下: 一、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赞成者举...

某次会议记录如下:

一、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

二、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手,表决(通过)。

符合该次会议时期中国历史的史实是

A. 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打败国民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解析】材料反映出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同参加会议,主席是汪精卫,可知是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时期,而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辛亥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席不是汪精卫,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打败国民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反映出

A. 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                B.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

C.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D.中西文明激烈碰撞

 

查看答案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 秦国经济较其他诸侯落后

B. 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

C. 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 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鲁    B. 齐    C. 燕    D.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日本科学家汤浅光朝用统计方法表述了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当时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百分之五十时,这个国家即可被称为“科学中心”,持续的时间为科学兴隆期。从16世纪至今,科学中心已发生了五次转移,分别是:第一次科学中心是在意大利(1540—1610),第二次科学中心是在英国(1600—1730),第三次科学中心是在法国(1770—1830),第四次科学中心是在德国(1810—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是在美国(1920至今)。

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能否到中国,就看以整体观、系统性思维的中国精神及其文化是否能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产力,影响21世纪世界整体生活方式。

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首先,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科学发展具备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其次,要有促使本国人才迅速成长的教育制度和吸引他国人才最优的科研环境;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第四,要制定独创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鼓励原始创新的科技政策,大力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编辑自全书百科《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概念

(1)意大利与法国能够分别成为第一次和第三次科学中心的历史背景各是什么?

(2)德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经济突进,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出现一致的“同步”现象,为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五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的序言中对于鸦片战争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做了如下的阐述:“战前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千年未变的;战后的中国那就十年一变了,甚至变得面目全非。”

(1)鸦片战争前,中国“千年未变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思想与观念主要有哪些?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

(3)你如何看待这些“变”?

(三)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