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说:“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如是······在亚洲则印度、支那...

孙中山说:“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如是······在亚洲则印度、支那为受屈者之中坚,而横暴者之主干亦为英、佛(即法国);而米国(即美国)或为横暴者之同盟,或为中立,而必不为受屈者之友朋,则可断言也;惟日本则尚在不可知之数。”基于以上认识,孙中山

A. 走上了革命道路

B. 组织了中国同盟会

C. 领导了辛亥革命

D.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 【解析】材料中的“受屈人民当联合受屈人民以排横暴者”是指联合世界上一切受压迫者共同开展斗争,基于以上认识,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答案为D项。孙中山得出这样的认识是在新三民主义提出前,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界认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问题是认识到了民族的敌人,明确指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 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B.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

C. 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    D. 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革命理论

 

查看答案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说称:“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

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为此孙中山提出(   )

A. 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 土地革命,人人平等    D. 创立民国,共享民主

 

查看答案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和维新派的保守倾向,吸收了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部分学理,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A. 缺乏传统文化内容    B. 具有鲜明的革命性

C. 注重中西文化融合    D. 蕴含与时俱进因素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