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 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 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 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C 【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武帝,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展为新儒学,主张“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主张。材料正是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且得到社会广泛认同,C正确;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A;君权神授,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A. “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 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 “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

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以刑辅德  B.思想统一  C.三纲五常  D.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C. 士人官僚的“规谏”    D. 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查看答案

“西汉皇帝诏令和廷议中多次称引儒家理论,司法过程中以《春秋》义例决狱。到汉武帝时又遵循儒家思想,举行封禅、改正朔、修郊祀、定历数等重大礼制活动。”这说明西汉时期

A. 儒家思想逐渐上升为统治思想

B. 儒学家开始干预司法审判

C. 统治者特别重视礼乐文明建设

D. 统治者以复古为政治追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