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 政府不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汉朝时期政府建立了以“工官”工场(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824年,斯坦福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C.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 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 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 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