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
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 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 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下表中的四组经济数据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对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1952年 | 1957年 | 1965年 | 1978年 |
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 | 163.42 | 195.05 | 194.53 | 304.77 |
棉花(单位:百万吨) | 1.30 | 1.64 | 2.09 | 2.16 |
原油(单位:百万吨) | 0.14 | 1.46 | 11.31 | 104.05 |
钢(单位:百万吨) | 1.35 | 5.35 | 12.23 | 31.78 |
A.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
B.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 “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
D.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1973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A.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B.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C.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1955年,世界贸易额增长至新的记录,但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却徘徊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甚至下跌了。1956年8月,苏联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召开世界经济会议,以商讨成立面向所有国家开放的贸易组织。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贸易机制存在明显不足 B. 金融体系缺乏制度基础
C. 战后世界整体发展加快 D. 自由贸易秩序亟待重建
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权基本上集中到中央,缩小专区、县、公社的财权;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账,保持收支平衡,不准列赤字预算。这表明我国
A. 开始加强计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B. 试图改变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
C. 简政收权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D. 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政治基础
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