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B.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C.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B 【解析】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1950到1973年,美国与日本、西欧的贸易从顺差变为逆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西欧与美国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故B选项正确;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不利于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的加强,故A选项错误;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早在布雷顿体系时期已经建立,故C选项错误;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应该指欧盟的建立,在1991年,故D选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5年,世界贸易额增长至新的记录,但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却徘徊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甚至下跌了。1956年8月,苏联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召开世界经济会议,以商讨成立面向所有国家开放的贸易组织。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贸易机制存在明显不足    B. 金融体系缺乏制度基础

C. 战后世界整体发展加快    D. 自由贸易秩序亟待重建

 

查看答案

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权基本上集中到中央,缩小专区、县、公社的财权;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账,保持收支平衡,不准列赤字预算。这表明我国

A. 开始加强计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B. 试图改变政社合一的基层政权

C. 简政收权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D. 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政治基础

 

查看答案

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查看答案

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 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D. 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查看答案

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 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 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C. 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D. 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